意见反馈
二维码
返回顶部
买菜按根算的南方人,买酱油时却让北方人惊呆了
吃饺子,蘸醋还是蘸酱油?北方的小伙伴表示,饺子当然配醋啊,再加点蒜沫、香油,简直是人间美味。南方的小伙伴立即抗议,饺子明明和酱油更配,煎饺才蘸醋。醋or酱油,这是一个问题。

说起炒菜,小编就有一个真实的案例,炒了一个青菜,做法都按照妈妈视频教学做的,但就是不知道为啥味道差很远……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因为妈妈的调味和时机没抓对。一边在那里慢悠悠的找调味罐,另一边菜已经熟过头了……今期收纳一点通就与@收纳王子一起,教你重新整理厨房的调味罐子们,让你抓准做菜的时机~

——编辑导语

饺子,蘸醋还是蘸酱油?北方的小伙伴表示,饺子当然配醋啊,再加点蒜沫、香油,简直是人间美味。南方的小伙伴立即抗议,饺子明明和酱油更配,煎饺才蘸醋。醋or酱油,这是一个问题。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既饺子之后,粽子也变成了南北大战的诱因。南方好咸味肉粽,北方好甜味素棕。两方闹得不可开交。

           

其实,关于南北饮食差异,两派的斗争由来已久,每逢节假日都要出来斗一番。并且随着社交网络日益发达,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微博、知乎、朋友圈统统都沦陷了。这场战局波及范围越来越广,由于饮食文化的差异,还造成了调料届的大震荡,最大争议莫过于——酱油。

北方朋友表示,酱油这种东西,两个月都消耗不了一瓶好嘛。习惯浓油赤酱的南方朋友惊呆了,酱油什么的很常见,遇上家里人口多的,一般三五瓶起买,每次管一个月,有时直接买大桶装的。毕竟,南方人的饭菜画风一般是这样的:

  

这些调料的收纳方法也是有差异的,针对正在使用的和需要囤积的,都有不同的收纳方法。

先来看目前正在使用的调味料,收纳的要点有三:量少、便于拿取、远离油烟。

在此说明一下,调味盒一开一关容易与空气接触过多发生质变,一次性装的量太多,底部调料易发生质变,比如糖、盐极易凝固起来。

调料收纳架

正在使用的调味品,建议先分装在小瓶子里,瓶盖最好统一色调,瓶身以透明玻璃或塑料为主。

为了区分方便,瓶盖上可以做上物品标记,瓶身可以标记调料的开始使用日期和保质期。分装好后,这些瓶瓶罐罐可以找位置排放了。首选就是操作台面,这样烧菜的时候最方便取用。

但收纳王子也提醒过数次,台面空间是需要“被解放”的,台面的整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厨房的整洁度。

为了兼顾实用与美观,最好选择多层靠墙壁的调料支架。不仅离油锅较远,还充分利用了竖向空间,台面空间就被放出来了,不会影响房间的美观度。

还有一种支架是挂在橱柜上的,离油烟更远,更为干净整洁~

磁铁挂篮

 

除了台面以外,壁面空间也可以好好利用。比如冰箱侧面,放一个磁铁收纳架,就可以收纳辣椒、香叶、花椒等等调味料了。收纳王子提醒大家,一些份量较重的油、酱油、醋等等最好别放在这种架子上,容易让支架掉落。建议单独装瓶,沿台面墙壁摆放即可。

 

抽屉边柜

在装修前可以预留好放调料的边柜,底部加一排坐垫,避免这些瓶瓶罐罐摇晃~

 

想要灵活度更大的话,建议采用我们的收纳神器——洞洞板。

 

橱柜+洞洞板的组合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了,调味瓶也可这样收纳。根据各个瓶子的高度,为它们量身定做置物格。

另外,一些管状的调味料,可以用一个长尾夹悬挂在调味料支架上,不占空间还非常美观。  

除了这些常用的、需要摆在台面的调味料,还有一部分是需要囤积的。当然,收纳不提倡“囤积”,但是,有时家中某样物品消耗过大,一次性购买量大反而减少了劳动量,比如南方朋友的酱油。

分装瓶

分装瓶是个很好用的物品,密封性好。很多时候,大家的酱油、醋等等都是买大瓶或袋装的,用这种分装瓶分类保存更方便哦~但一定要记得贴标签,便于区分。

之前和大家提到,常用的调味料可以放在边柜中。这些分装好的调味品,也可以储藏在下层,作为备用,避免做饭到一半发现没有酱油的尴尬~

塑封袋

油、酱油、醋等液体调味料可以用分装瓶,那么,糖、盐等固体调味料呢?

这当然少不了我们的收纳神器——塑封袋。超市买来的糖、盐等产品,拆开以后很难再密封,小包装的还能用密封夹,如果一大袋的话,就经常无解。而一个塑封袋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但务必记得在外部贴上标签哦~

开放式壁柜

有些调料放在玻璃瓶内后,也可以利用起来,做为一件装饰品。可以在厨房或者餐厅放一个靠墙的壁柜,囤积的调料放进去,为家增添了一丝烟火气。

很多时候,大家买回来的调料瓶就是小瓶装的。给大家介绍一个摆放方式——超市货柜摆放法。所谓超市货柜摆放法,就是同类物品,沿着垂直柜门的方向开始摆放。这样,即使不同类的物品,都能随手拿取,十分便捷。

你是南北哪一派呢?

文章来源于自媒体:收纳王子

公众号ID:shouna_prince

评论
相关文章
大美至简 两条腿的家具和灯具也超有魅力
  • 2020-04-26
  • 作者:一点家居指南
  • 76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