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二维码
返回顶部
办公楼改造 寻找“亲生命性”/ 北京墨臣建筑设计事务所
该项目是在城市进化的情境下,建筑韧性与空间通透的一次对话。在建高建大的时代,建筑师寻找“亲生命性”的创作背景。

生态办公的游园序列

该项目是在城市进化的情境下,建筑韧性与空间通透的一次对话。在建高建大的时代,建筑师寻找“亲生命性”的创作背景。

▼项目概览

01.规划:时间与建筑

原生条件:老旧办公建筑的发展观

该项目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北侧的文兴东街,西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东靠车公庄中里小区,南面是沈新宾馆,北侧是国谊宾馆,周边环境复杂多样。

▼花木公司区位示意

建筑诞生的初始,便决定了其与时间抗衡的本质。项目用地面积895.59㎡,是一栋仅有三层功能空间的老式办公楼,作为上世纪中国企事业单位住房分配制度紧张的产物,花木公司原办公楼携着浓郁的时代特色,同时印刻着老旧建筑难以忽视的硬伤。

▼改造前的建筑

城市向前履迹不息,面对新时代的商务需求,项目的设计开始探索办公空间的生长方向,此次设计亦需在项目原址之上完成建筑的功能完善与改造重建。

▼办公楼立面人视实景

共生环境:现状环境之下的和谐共存

建筑是城市的细胞,其设计涵盖与建筑物密切相关的室外空间和周边环境,花木公司办公楼位于现状住宅与办公机构繁多的北京主城区,此次旧改焕新更像戴着脚镣的舞蹈。

基地周边环境复杂,建设过程需要把控对周围功能空间的负面影响,特别需避让对用地东北(一栋),西北(三栋)居民楼日照影响,此外还需注重环境设计,以更优越的功能与感观规划,带给区域舒适幸福的体验感。

▼办公楼周边鸟瞰

项目建筑体态以日照测算结果为依据,将方正建筑以三个重点空间为核心进行形体变化,形成高低起伏的体块组合模式,以此防止对周边居民小区造成过多日照遮挡,降低区域沉闷阴郁的环境氛围。

▼ 建筑体块演变示意

为避免大量停泊车辆对城市形象造成拥堵感,项目特设内部停车场,在用地紧张,周边管制局限下,通过堆栈式停车方式,免除专属车道的空间浪费,实现员工汽车的有序停靠与自动归位。

干净平整的路面之上,错落有致的建筑向上挺拔生长,跳脱周边方正规矩的单一风格,展现着都市的节奏和韵律,形成老城区新的活力与秩序,给人带来流动的音乐之美。

▼花木公司办公楼实景

02. 结构:领域与感知

流动的线索:游园空间序列

建筑空间体量与功能需求息息相关,光影流转与现代美学共同塑造了花木公司办公楼层次错落的独特形态特征,也为项目内部结构的构建带来巨大启发。

▼错落有致的建筑形态细部

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每个单间大约十几个平方米的面积,这是花木公司原办公楼的结构特色,局限的空间划分让办公单元显得暗淡与封闭,缺乏接待、沟通相关的公共空间,已然无法匹配现代健康办公的功能诉求。

▼建筑内部结构升级

建筑不该只是相互隔阂、缺乏生气的格子间,还可以有更多怡然自得的温柔。在花木公司项目的改造中,设计师依建筑高低起伏、水平错落的体态,引入中式园林“围”与“透”的景深关系,以游园概念贯穿建筑内部结构布局,完成不同标高空间与花园路径的穿插设置。

▼花园露台实景

改造后的办公楼一共打造地上地下七层空间(地上5层<最高>,地下2层),通过不同建筑区间的高差交叠,多形态的单元间异侧散状分布,迂回地丰富和扩展了办公楼的有限空间。

好的建筑一定是活的,能吸引观者与之产生联接,产生感知与启悟,花木公司的改造尤其注重空间被“游历”、被“通过”的渗透性。每一层格局规划上,设计师均以巧妙的路径打造,配合借景、障景、框景、漏景等技法运用,营造出妙趣盎然的办公雅境。

▼开合相间空间序列

落地窗外绿植掩映,借景入室;转角植株虚实相衬,欲露还藏;室内多明窗,嵌套花园框景成画;采光天井与透明屋面,让空气与光线从狭缝中生长出来……内部景观与外部环境的浑然一体,开合收放间形成室内多视角多方位的层次,步移景异间赋予建筑内部循环以变换的秩序。

▼内部多视角多方位瞰景

空中平台与楼层廊道、垂直楼道一起组成了建筑单元体块之间通达的重要纽带,串联起各层私密空间、公共空间、空中花园等每一角落,如迷宫一般的动线设计,形成人与空间界面的互动,给人一种漫游穿梭的体验与启发,强化了连续空间的叙事性。

▼曲径通幽游园路径

路径停顿与转折处,设计师以花园露台与屋顶绿化促进了建筑内外场景的视觉关联与互动,使得整个室内环境如同一部时而委婉动人,浅斟低唱,时而抑扬顿挫,引吭高歌的乐章!

▼天窗透景入室

忙碌工作的闲暇空挡,办公者漫步在这城市的空中花园,或近嗅眼前花卉芬芳,拾得身心片刻的安宁放松,或远眺城市璀璨天际线,看一朵云浮动游走,或游走在廊道转折处,让拥堵的思维随着路径峰回路转。

▼景观点缀空间意境

垂直的交流:中庭诗意“绿洲”

在本次设计中,建筑内部最大的体验升级无疑在于空间尺度的优化。相比于老办公楼的压抑狭小,新方案不仅以廊道与平台增强了各功能区的关联性,更引入“庭”的空间,在水平通行的路径间,增加室内垂直方向的互动性。

▼中庭高采光空间

花木公司办公楼内部以“庭”的垂直连通理念,特设四季庭院、下沉庭院、接待大厅三类功能区,形成企业重要的公共空间,满足员工日常休闲、交流、静思的多元化需求。

▼“庭”的三类垂直互动空间

四季庭院位于办公楼最里端,舒适明亮的四层层高中庭空间,打破白色廊道的均质感,以更具趣味性的层次消解了大跨度产生的厚重结构。

▼中庭空中绿洲示意

庭院顶端以透明天窗实现空间最大化采光,天窗下方金属框架垂吊钢丝绳至一层地面的种植池,供藤本植物向上攀爬生长。这一植被丰茂、野趣横生的诗意中庭“绿洲”,有效增加了室内空间通透性与绿化覆盖率,使得冰冷的内部建筑空间更加富有活力。

▼中庭休憩功能示意

接待大厅、下沉庭院是与四季庭院相呼应的次级“核心”。 进入公司办公楼,接待大厅的高挑跃层辅以盎然绿植、潺潺流水,形成企业清新通透的展示门庭;

▼入户接待大厅挑高跃层

深入办公楼内部,设计师通过向下打造下沉庭院提高地下空间质量,将声光色影导入正负零之下的区域,营造静谧幽雅的功能区。

▼下沉庭院提高地下空间质量

03. 生命力:立面与细节

履迹三维城市生态系统

“建筑只是搭一个台子,真正的主角是绿植,空间要能让它们在此唱戏”面对焕新后的办公楼,花木公司董事长如是说道。建筑与自然的结合,是此次设计的点睛之笔。

花木公司办公楼履迹三维城市生态,在细节处模拟自然系统,大力丰富屋顶绿化、垂直绿墙、边缘绿植等,利用城市建筑形式和微气候的多样性来优化城市生态。

▼入口生机盎然展示面

外观上,花木公司办公楼立面采用浅灰色埃特板外挂,结合特殊设计的立体种植槽及钢索,以每年春天更替新株的方式,实现展示面绿植的穿插覆盖,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化感官体验。

▼立面分析图

▼办公楼立面细节

从远处看,办公楼像是从森林里长出来的有机生命体,绿意葱茏,清新欲滴,行人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力亲身感受自然魅力,在寒冷干燥的北国都市,畅享回归自然的山居雅致。

▼立面绿化营造独特边界

▼立面细节

项目内部细节同样别有洞天,方案将极为紧凑的用地化整为零,于体块之间的空隙中植入自然景观丰富空间。

优雅的竹影掩映、精致的根雕装饰、多色的苔癣覆盖……为紧张的工作生活带来一丝呼吸感,让每一个办公区间均能在与自然亲近的过程中,获得喜悦、放松、舒缓、启发等幸福的感觉,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提高都市商务生活品质。

▼北京花木公司办公楼

建筑不但是要给予人以工作居住的自由
更应该给予人以想象的自由,甚至是美学与诗意的追求
项目谨以亲生命性的空间打造,升级城市魅力与舒适性
呈现建筑与自然完美融合的“艺术品”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立面图,elevation © 墨臣设计

项目名称:北京花木公司办公楼改造
设计方:北京墨臣建筑设计事务所
项目设计&完成年份:2012年&2020年
主创及设计团队:
赖军、杨天弈、赵晖、魏伟、李喻薇、龚正雄、陈墨、程章、张弓、赵旭、彭晓峰、程广晓
杨金生、赵毅强、于芮、于新、聂亚飞、张志刚、王新亚、周波、野光明、王伯荣、刘路平
项目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北侧的文兴东街
建筑面积:3,109㎡
摄影师:杨超英
摄影版权:墨臣设计
客户: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


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