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二维码
返回顶部
秦振晖《Gensler设计趋势展望2023:打造目的地式办公
在3月30日举行的办公空间体验新趋势论坛上,Gensler副总裁、上海工作室总监秦振晖先生围绕《Gensler设计趋势展望2023:打造目的地式办公场所》发表主题演讲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办公场所成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提升工作效率和创造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在Gensler2023设计趋势展望中提出打造目的地式办公场所。那该如何打造目的地式办公场所?消费品公司和金融公司究竟有何不同办公诉求和需要,又该如何解决?

3月28-30日,“2023中国商业空间设计「新潮」大会”圆满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家博会(广州)联合战略合作媒体-《第一财经》YiMagazine、以及设计新媒体-灵感家,共同发起,旨在以设计为介入窗口,捕捉消费扩容提质的当下所生成的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实体空间的丰富场景,为办公及商业空间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和形象力!

秦振晖先生作主题演讲分享

在3月30日举行的办公空间体验新趋势论坛上,Gensler副总裁、上海工作室总监秦振晖先生围绕《Gensler设计趋势展望2023:打造目的地式办公场所》发表主题演讲,从以往的设计项目出发,带我们了解办公生活新趋势与空间设计。

以下,为现场演讲实录:

我们团队涉足29个不同的设计领域,从大型航空枢纽、城市设计到小型金融服务公司、科技公司和住宅等项目,因此对于办公空间的设计趋势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见解。在Gensler2023设计趋势展望中,打造目的地式办公场所是是重塑城市未来的十大设计趋势之一。那未来该如何打造目的地式办公场所?我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从金融服务公司和消费品公司两个设计领域分享如何打造目的地式办公场所。

金融服务公司

金融服务公司的办公空间设计越来越像科技公司。因为新兴科技的兴起,大数据的应用,所以金融公司采取了各种新的办公模式。未来我们预测金融公司的设计的趋势有以下四点:

助力人才争夺战

-

为了留住人才,金融行业领导层专注开展培训、指导、职业发展和入职培训等工作。

混合办公模式

-

混合办公模式促使业界重新思考金融办公场所生态环境中主要工位的定义。

体验优先

-

金融服务机构越来越注重将其办公空间设计标准化转化为办公场所体验指南。

ESG目标

-

随着来自监管部门、利益相关方和政策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金融服务公司正在努力应对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相关问题。

每年我们会做办公空间调查和分析,其中金融服务公司的痛点和难点在于人才的缺口。而员工觉得最大的痛点在于学习培训。特别是对普通初级员工来说,他们失去了面对面培训和非正式的沟通交流的机会。金融机构格外重视打造可供年轻员工学习、培训和社交的空间。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个招商银行总部大厦的共享办公的项目。

招商银行总部大厦的共享办公

在此次改造中,招商银行首次尝试了联合共享办公这一设计理念,并于总行大厦四楼先行试点。

为了了解用户的业务流程、工作模式、空间需求和文化倾向以及数字化设计的需求点,Gensler的办公空间咨询顾问和数字化设计团队共同完成了调研。初期空间观察发现招商银行总部现有的四层不同功能楼层。通过对原先由MS做的一个会议空间(包括其现有的一个标准空间)进行观察,我们组织了一场研讨会,并与领导层和不同部门员工进行了访谈。最后,我们还向招行全体员工派发了调查问卷。结合调查中的所有诉求,我们制定了该设计任务书,其中包括不同的使用功能和具体的面积指标。

根据调研结果,招行员工的办公需求主要涉及启发、投入、计划交流和专注。在设计办公空间时,考虑到不同的使用场景,联合办公空间划分为五大分区,根据不同任务导向进行布置。五个分区经过精心规划,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使用功能。

对于招行合作伙伴等需要临时使用办公区域的人,可以提供小时制预定工位等服务,前端空间可以满足其短暂的办公需求;对于需要经常出差的员工,可以提供简短的办公区域,北边的区域满足他们的需求;因为招行推出的大财富管理平台,需要联合开发的多部门工作人员可以在最左侧区域工作;监管部门在下面区域,里面整合茶歇、会议和办公功能,保证其办公场所的封闭和私密性;中间位置是给员工的社交场。以上是办公区域的分布。每个区域均采用独特配置,规模各异,私密性、机密性和灵活性亦各不相同。

改造后,单一使用功能的空间其实慢慢越来越消融,更多是多融合场景的空间。茶水间既是重要社交空间,也是接待访客的多功能区域,同时还能转化为休闲会议区等多种场所,也可以作为等候区,用于公开的小组讨论,或作为临近大型会议室的会间休息区,满足不同需求。

数字化体验是本次改造的重点。招行员工在使用办公空间中遇到了会议室使用非常不方便的问题,因此我们参与了他们的开会流程,从会议预定、会议准备、内容演示协作到会后跟进,对所有人的需求进行了拆解并制定了线上预约系统、感应器等智能无接触解决方案,每间会议室均配备空间占用情况界面(Space Occupation Interface),可借助电脑系统预定房间;会议室内同时配有人员在场感应器,便于生成数据分析报告,追踪空间实际使用场景。我们希望通过设计智能化会议室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这是我们设计的一些标识和标牌,用于展示品牌和整个屏幕上的PM2.5指数、水质、噪音控制等资源管理信息。

数字化设计优先于室内设计。我们与员工分享路线图,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体验。其中市场营销团队需要这样文化墙,我们也拆解了文化墙,从普通场景、价值观、背后的故事、团队数据、个人成就和奖项等方面展示,让员工感到自豪并增强归属感。

消费品公司

消费品公司的设计越来越多将体验中心跟办公空间有效结合在一起,它们的设计诉求在于说怎么样聚焦灵活性跟健康的体验中心和研发设施,以为提升消费者互动与创新带来更大机会?

文化与交流

-

与公司文化契合的办公空间鼓励与推动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包容的协作空间

-

根据每个部门或团队的需求定制协同工作空间。

办公空间与体验中心的融合

-

在办公空间提升品牌体验与品牌影响力。

直播空间

-

便捷、灵活地满足拍摄与直播需求。

根据2020年办公空间研究报告显示,88%在办公空间绩效指数(WPI)得分最高的办公室工作的员工拥有选择余地;82%办公体验更佳的员工拥有更多选择。员工在办公空间内可灵活选择办公地点对于空间的效率和体验愈发重要。而相比其他行业,消费品公司员工更需要更多的面对面的协作的工作时间。那我们该怎么设计让整个空间更加效率,让员工有选择的权利?希望接下来分享的客户体验中心设计案例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

Haworth/HWS客户体验中心

根据HWS提供给我们的咨询策划报告,它目前的痛点是沟通方面的问题和工位数量上的限制——尽管只有53个工位,但业主希望能容纳七十个人。此外,业主也希望在新空间的体验中心展示品牌形象、强化销售策略和数字灵活办公理念等。

包括说一些沟通方面的问题,包括他的工位的紧张,刚刚讲到说他其实只能提供53个工位,但是他要求做到说七八十个人,包括它这个品牌的露出,包括它销售的一个策略,包括它说电子自动办公的一些理念都在里面,所以我们帮他们打造了这么样的一个办公空间。

每个展厅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寻求差异化的过程中,我们希望HWS-Haworth客户体验中心可以呈现出一种‘城市后花园’的感觉,给人带来亲切、自然与温馨。

入口玄关的初衷是为访客创造出一种踏入室外庭院的第一印象,这是一个让人转换心态的空间,让人进门后有种踏入自家后院那种舒适、安全、恬静的状态。将丰富的绿植和自然光引入空间,与干练的现代主义线条相得益彰,为办公空间和展厅增添活力的同时拉近了人们与大自然的距离,营造出一个充满仪式感与亲切感的氛围。

在光与影的配合下,空间布局展现出东方美学中一步一景的趣味。往里走,办公区、茶水间、会议室和形态多样的“社交空间”有机串联在一起,犹如徐徐展开的画卷。每一处空间都诉说着自己独有的故事。以茶水间为例,多元且灵活的设定让此处成为最具人气的场地之一,正如设计师所说:“这里不仅是展示空间,更是生活空间。”此外,“偏安一隅”的母婴室在灯光和材料的渲染下,体现了HWS“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

而材料区是一处互动空间,不同颜色、肌理的材料样板吸附于定制的材料架上,让来访者尽情探索的同时也巧妙地成为了分区隔断。

Haworth/HWS体验中心创造了一个提升效率、激发创新的协作空间,充分体现了HWS对促进健康、福祉和社会联系的承诺。灵活工位、人体工学家具和智能设备让员工可以灵活地选择理想的工作环境,促进员工保持健康,提升协作精神。多样化的家具选择与融合性的空间布局平衡了体验中心的“展示”与“实用”功能,来访者可以“所见即所得”,并将功能分区和家具搭配运用到自身空间。

富有活力的Haworth/HWS体验中心改变了办公空间和展厅,带来独一无二的零售与联合办公体验,为员工、客户以及社区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数据模型预测未来

现在是一个日渐复杂、需求模糊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房地产规划和设计新时代。因为经济的波动,城市的转型,混合办公的盛行,气候变化甚至包括地缘政治的变化,企业人员的变动都是办公空间机遇和挑战。未来办公空间的需要是不可预计的,那我们该如何在减少未来变化对设计的影响?

Gensler的智能空间场所部门应用数据分析、空间建模和模拟来评估设计及业务效率。我们通过数据模型来模拟未来设计的影响,从而对做出的决策更有把握。具体流程如下:

定义未来使用场景

-

开发和量化未来的编程场景,获取相关数据,以模拟每个场景对未来空间需求的影响:展示模式、角色、角色的空间容纳、增长、日偏好等。

模拟未来空间需求

-

使用未来展示模型,我们将计算每个方案场景的可能空间需求,并确定每个方案的机会和权衡,为未来的房地产战略提供信息。

制定未来发展战略

-

确定符合未来空间需求的空间和规划策略。发现机会,以摆脱,重新规划或重新定义空间。修改规划策略。开发新的空间规划方法。

我们通过先进前瞻性的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场景模拟分析得出专业的数据,用以优化空间规划、功能需求、服务或设计策略,提升用户的体验。此外,模拟、数据分析和设计策略的集合可以降低企业办公空间变动的风险,优化整体流程。

综上,秦振晖提出了将打造目的地式办公场所作为2023年的设计趋势之一,并介绍了金融公司和消费品公司之间的不同办公需求。无论面对何种需求和变化,办公空间的本质始终围绕着“人”和“企业”的需求展开。Gensler为了应对未来环境和企业需求的多样变化,采用数据模型来模拟未来设计的影响,优化空间规划,通过科学设计,提高用户体验。这正是Gensler不懈追求的使命——设计,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