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二维码
返回顶部
亚洲第二届“设计迈阿密”,以“象外”探寻更广阔的精神意涵
透过可见之形,拓展更广阔的文化之域。


2023年3月8日,备受全球追捧的收藏级艺术与设计展会、巴塞尔艺术展姊妹展——Design Miami/ Podium x Shanghai, A Made in House production(以下或简称为“设计迈阿密”)于上海历史悠久的地标性石库门建筑空间——张园开幕。展会将持续至3月12日,借由艺术带领观者探索上海的历史与建筑之美,见证中外艺术与海派风韵的交流共振。




Design Miami/ Podium x Shanghai 携手独家地产合作伙伴张园,于38-12日开展,摄影 © 21 STUDIO



今年的“设计迈阿密”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方向召集人薛天宠与主办方垠舍制造(Made in House)联合策展,通过主题“象外 / Transcendence”,本届展会审视那些非凡设计超越目之所见的深层意涵。


展会携手20余家国内外知名画廊及机构,带来近200件作品。每件作品都蕴藏艺术家们对主题“象外 / Transcendence”的哲思理解,并以独特的方式融入策展理念——无论是对过去的审慎思考与对当今世界的互动,亦或是深思熟虑地展望未来。今年的设计迈阿密汇聚多元观点,为全球设计领域做出极为杰出的贡献。



I:.

艺廊展区

以收藏级画廊,呈现造物路径




本届展会汇聚6家海内外收藏级设计画廊,包括:Gallery Sohe(上海、杭州)、Objective Gallery(上海、纽约)、20C GALLERY(北京)、Pearl Lam Galleries藝術門(香港、上海)、DUMONTEIL(上海、巴黎)、Gallery All(上海、洛杉矶)。



Gallery Sohe 展区,摄影 © 21 STUDIO



参展艺廊之一的 Gallery Sohe,致力于创立中国的家具型艺廊。作为第二次参加设计迈阿密的艺廊,Gallery Sohe在展会现场呈现了来自Leo Orta、韩冬、Louis Durot、周轶伦等艺术家的作品。画廊也延续了空间的策展理念,即糅合不同文明属性、不同地域时间内的艺术,在对立统一之交响中,构建一个关于“物”的阅读空间,呈现造“物”的方法论。



Objective Gallery 展区,摄影 © 21 STUDIO



Objective Gallery一直以来关注作品的概念、叙事性以及作品与空间之间的联系,这次展会延续其艺廊传统,展出了具有启发性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性格各异的作品,而其中半数作品都是在中国设计与制造。Objective Gallery将持续向世界舞台,输送独一无二的中国收藏级设计制造。






20C Gallery 展区,摄影 © 21 STUDIO


而本届展会参展艺廊 20C Gallery 二十世纪画廊,最早于2015年成立于北京,2021年登陆上海。艺廊携艺术家薛照新、李鼐含、时天⼀、朱⽟,陈星宇,张忠宇,法国艺术家 Elissa Lacoste、Wendy Andreu、Thomas Ballouhey,以及“毯言织造80x80”合作项目中日本艺术家隈研吾、日比野克彦,Stefan Sagmeister等地毯作品的作品参加此次展会,创始人曹峰曾言,希望20C GALLERY可以真正发挥平台的力量,推动国内外设计艺术交流。



Pearl Lam Gallery 藝術門展区,摄影 © 21 STUDIO


Pearl Lam Galleries藝術門将叙事融入设计生活,呈现了菲利普·考尔伯特(Philip Colbert)、A.A. MURAKAMI、安德烈·杜布勒伊(AndréDubreuil)、Mr Doodle、甲乙丙设计、薛滔、杨丹凤的作品,探讨设计与艺术如何在若即若离的关系里交流、碰撞、融和,并塑造出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图景。其中,杨丹凤携其标志性的作品亮相本届“设计迈阿密”,将中国传统手工艺与西方现代的材料和理念结合,展现作者对消费主义的思考。


DUMONTEIL/杜梦堂展区摄影 © 21 STUDIO


DUMONTEIL/杜梦堂此次展位围绕尚-马理·费欧理 (Jean-Marie Fiori) 的功能性雕塑重点展开,通过将独特的审美、幽默和童趣注入青铜、羊毛、大理石以及木材等优雅材质,给人带来无限欣喜。


在展陈方面,杜梦堂以藏「家」为主要呈现方式,使观者能够真正走近这些设计和艺术品、融入由它们所共同构筑的交互空间。此次展出的作品包含了艺术家最具代表性的功能性雕塑作品,涉及锈色铜雕、烤漆铜雕,以及艺术家最新的手工织毯系列。


Gallery ALL 展区摄影 © 21 STUDIO



创立于洛杉矶的综合性画廊Gallery All以独树一帜的风格呈现具有经典、前卫、历史性、实验性特质的作品,在向Design Miami/ 观众展示杰出作品的同时,也引领了亚洲快速发展的艺术和设计市场的发展方向。本次带来艺术家周磊杰“形变”系列作品(Transformation),艺术家通过一系列数字转译经典创作语言的方式,对经典进行再定义,由此演变出不可预知、具有生物体征的有机形态,投射艺术家对世界的个人感知方式。




II:.

Podium展区

观者观物,呈现思想的多重维度




今年的Podium展区着重关注中国本土的设计人才的同时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精湛设计作品,探索每件独一无二作品背后的独特材料、工艺、叙事和历史。


参展艺术家邵帆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今年的主题,使观众能探索每件作品背后的意义与概念。观众与物体的关系是沉思冥想的起点,它揭示了每件作品的深度和广度。”




Side Gallery 展区摄影 © 21 STUDIO



Side Gallery致力于传统和创新,专注收集与推广现代及当代设计,并通过不同的倡议与合作探索跨文化议题。在本届展会上Side Gallery力邀国际设计师、建筑师及当代艺术家重新思考设计与手工艺传统的可能性,希望提出20世纪和21世纪之间的对话,开发具有独特而强大的限量版设计作品。



Design Miami/ Podium x Shanghai中的Podium展区,置有CoBrA Gallery带来的艺术家Vanessa Barragão的作品——Picos de Europa,摄影 © 21 STUDIO


CoBrA Gallery带来的是来自葡萄牙的纺织艺术家Vanessa Barragão的作品—Picos de Europa。Vanessa的作品使用葡萄牙传统的手工纺织工艺,如钩针、毛毡、编织、刺绣和花边等,营造出温暖和谐的景象。本次参展作品像瀑布一般悬挂并一直延伸到地面,营造出沉浸式的观展体验,使人仿佛穿梭在⻄班牙山脉的丛林之中。也如同主题“象外”一样,作品摆脱了题材、材质、国界的束缚,回归艺术最本质的模样。“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


Tom Dixon展区,摄影 © 21 STUDIO


英国设计品牌Tom Dixon也出席了本届展会,品牌以开创性的方式使用“循环设计”与超高耐久性的材质,以现代化设计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进行环境友好型设计创作的尝试。本次参展的Hydro Chair由可循环利用的100%铝制成,展示了Tom Dixon对材料的大胆应用。“Hydro Chair的形状是由材料的潜力和可能性定义的。这是一把曲线非常柔和、边缘圆润的椅子,也反映了我现在更柔和的心情。” 创始人兼同名创意总监Tom Dixon表示。


演员、导演及艺术家黄渤作品《立》,摄影 © 21 STUDIO


除演员、导演身份外,黄渤一直在探索各种维度的艺术,将自己对生活敏锐的观察与思考,辐射到雕塑、艺术设计、装置艺术作品中。黄渤的参展作品“立”,极度透明的质地与轻盈的蕾丝在作品中对话碰撞,叙述着独立与突破的同时更迸发出继承与迭代的蓬勃生机。通过作品赋予的多样视角叙事结构,重塑社会关怀语境中情感记忆与新兴材料之间连接方式,将感知物质与时空的思想绵延。



III:.

设计论坛Design at Large 项目

直面艺术家工作室,追索世界形态的多元可能



Design at Large 项目展示了一系列历史与当代的设计佳作,作品是充满了艺术家的独特概念巧思及工业创新野心的设计装置。


加埃塔诺·佩谢工作室(Gaetano Pesce Studio)展区,摄影 © 21 STUDIO


加埃塔诺·佩谢工作室(Gaetano Pesce Studio)在本单元展出以“多元化创造更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产品设计和装置艺术,探索“多元化创造美好世界”的主题。工作室创始人、意大利传奇艺术家加埃塔诺·佩谢(Gaetano Pesce Studio)说,“我把今年的设计迈阿密看作是之前在中国展览的延续。去年在中国巡展的主题是’Nobody’s Perfect’,此次主要展品也是’Nobody’s Perfect Chair’之‘多元化’(Diversity is beautiful)特别版,带来以不同⼈像为创作基础的椅⼦——我将椅⼦变成了这些⼈的画像。”


Joseph Walsh Studio 展区,摄影 © 21 STUDIO


而作为第二次参展的Joseph Walsh Studio,则延续了其对于材料与形态的独特表达,展品包括Dommus Suite、Enignum Free Form Seat & Side Table等。其中,重要作品Magnus 餐桌被安装在单点悬臂上,展示了Joseph Walsh Studio多年的研究和开发。



IV:.

设计论坛

思想激荡,构建可持续的设计未来



设计论坛是设计迈阿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邀设计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进行交流对话。今年展会邀请了各领域的思想领袖和权威人士共聚张园,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讨论。演讲者包括策展人薛天宠、艺术家和设计师Joseph Walsh、集演员、导演、艺术家三重身份于一身的黄渤、跨界艺术家王令尘(Oscar Wang)、苏富比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钱进、工业设计师陈旻、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执行馆长袁由敏教授等。一同探讨收藏品设计的未来、「东西」融合传统与当代美学、文化遗产的工艺魅力、构建可持续的未来等可持续议题。


Design Talks Theater 版块“她们的精神广厦”论坛现场,摄影 © 21 STUDIO



V:.

灵感家观察

设计使我们细察与沉思



Jill Gu 垠舍制造MIH创始人&CEO


正如主办方垠舍制造创始人Jill Gu所说,本届设计迈阿密试图融入更多中国元素,以本土文化为引,串联东西方语境,体现不同表达形式下的同一内核。设计促使我们默观沉思并与之联结交互,将我们从物质形态引向至一个拥有无限潜力的扩展之地。


2021年首届Design Miami的主题是“物感”,更多注重于“物”的感官感受,意在描述个体在与外在物件、环境、自然发生互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感官、审美、情感与精神性的多重体验。而本届Design Miami以源自东方理念的“象”作为主题缘起,东方哲学中的“象”极富深意,它强调通过可见之形达至更高层次的精神意涵;而在西方美学观念中“象”可以被理解为“表象”,它是对现实世界的反应及再现。东西方观念得以通过设计造物,交汇联动。


Design Miami/ Podium x Shanghai 现场,摄影 © 21 STUDIO


与此同时,对于“收藏级设计”的定义与探索也是本次展会热切关注的内容。“收藏级设计”应是艺术与生活的连结,兼具原创性与实用性,并与生活和体验紧密相连,是一种最终面向所有追求生活美学的人的设计。


程书馨 CoBrA Gallery联合创始人


CoBrA Gallery联合创始人程书馨也曾提到,“收藏级设计”是希望作品在保证其呈现方式足以支撑观念表达的前提下,能与观众或藏家产生深入的交流,乃至唤起他们对美的隽永的感受。通过人与物的双向互动, 观众或藏家会逐渐生发出关于生活美学的独特观点。


由Design Miami/ Podium x Shanghai与设计论坛特别呈现伙伴麦卡伦联合设计,摄影 © 21 STUDIO


本届“设计迈阿密”不同以往,试图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上重新激活“象”的观念,并拓展至更广阔的文化之域。除展品本身的美学考量外,也更为关注每件展品背后的哲思与意涵,关注作品是否能代表自我与人文,是否能传达精神主张,也阐发对世界与环境的思考。


人们由此也应该透过可见之形,追寻更广阔的精神意涵。








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