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间园 TEAM_BLDG 间筑设计
疫情封控后,人们比以往更需要亲密和自然。淮海中路上的艺术装置“间园”,摆脱传统居住形态的束缚,搭建大、中、小三个木色半开放空间,像久违的家人拥抱在一起。
休闲椅、落地灯、刚好没过膝盖的浅草堆、耳边轻轻摇曳的风铃声……让家成为与自然相融、流动的空间,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此放慢脚步,在这片静谧、毫无拘束的“精神绿洲”,唤醒五感,重新思考人、自然和家的关系。
灵感碎碎念
高密度的淮海中路,人车匆匆。在新天地商圈最高建筑的南侧,是项目的基地所在。与以往实际建筑项目不同,此次设计的为一座空间装置——间园,“家”与“微公园”是创作遵循的两个重要主题。
◎ 闹市中,装置各空间仿佛“拥抱”在一起
◎ 设计草图
今年春天,上海疫情与封控使市民们日常聚焦的重心再次落回到“家”这个空间,我们发现人们的外出行为削减时,城中动植物却愈发从容地生存着。
本次装置,试图探索人、家与自然的关系被拆解与重构之后的变迁可能。我们希望在喧嚣闹市的基地环境中,在因疫情而居家时间骤增的当下,打造一个供人驻足与休息空间的同时,借此引发观者对“家”的重新审视与思考。
◎ 代表“家”的各个空间有着精细的尺度变化
环绕之家/ Encircling House
由于基地内原本就有着多条相互交叉的人行路径,建筑师便将既有动线作为切割空间的手段,划分出三个相对围合的初始体量。我们将解构后的“家”的三个基本空间:厅、室、卫分别置入其中进行重构,并随功能的不同,在面积上生出了小、中、大的差异。继而依照环境旋转角度,使其兼顾动线与沿街立面的视觉穿透性。
◎ 概念分析
◎ 装置“围而不合”的形态延续着场地既有动线
另一方面,设计考量了人体对厅、室、卫的不同体感与私密性要求,使各空间产生相应的高差变化。
在限高条件下,层高最高点为5米,最低为2.45米,三个坡屋面不仅形成了“家”的向心性,且满足了将雨水汇集至绿植内院的功能。“家”的各部分与三个主要出入口无硬性阻拦,人群环绕或进出,在装置内外留下交错的足迹。
◎ 向心性坡屋面满足了雨水汇集至绿植内院的功能
胶合木与磨砂波浪板材使装置立面呈现出两个层次内与外、实与虚的对比和融合。我们通过反向结构设计将龙骨外露,避免了内立面的繁杂,而纵向龙骨则呼应着基地周边树木的垂直生长形态。
此外,三处空间在外立面的特定位置均增设窗洞,加强了局部的通透感,为室内引入更多自然光线。各组窗洞之间形成几道连续的视觉带,“家”的氛围得到释放,与植物、城市景象相互重叠,为过往“观众”带来好奇与想象。
◎ 装置西侧出入口:竖向龙骨与磨砂板呈现饰面的两个层次
◎ 装置东侧出入口
◎ 立面窗洞满足视线局部通透,为行人带来好奇与想象
◎ 飘窗为有限的SPA空间增加更多层次和视野
缘侧间/ Engawa Space
人们驻足入口,便会望见代表着“家”的各部分在中心自然“挤”出公共区——一处覆满植物的微公园,也是相关活动的生发地。
◎ “庭院-檐廊-家”维持着良好的平衡关系
◎ 间筑过往设计的家具:休闲椅与落地灯在“间园”相遇
◎ 材料回收家具打样
为了满足装置临时性与低技建造的需求,对水肥依赖度较小的芒草类作为主要植物;基于对动线的分析,防腐木形成交错的路径引导人行,为观者游览或集体活动提供一个自然花园。
◎ 自然与家通过檐廊相互渗透与捕捉
另一方面,如何营造私密与公共的关系,是一个相当吸引并值得思考的问题。
日本传统住宅内的“缘侧”给了我们启发。建筑师黑川纪章曾讲到:“缘侧作为室内与室外之间的插入空间,是介乎内与外的第三域。它既不割裂内外,又不独立于内外,而是内与外的一个媒介结合区域。”
◎ 概念来源:缘侧
设计首先将各空间抬高了0.45米,其次借3.5米半径圆切割出三道弧顶,形成了覆有顶盖却相对开敞的檐廊空间。自然与家在檐廊下相互捕捉、相互渗透,维持了良好的平衡关系。
◎ 檐廊弧形顶盖“切割”城市景观
◎ 光线、植物与家具成为室内的主角
“间园”围而不合的形态减弱了来自外界的噪音,在檐廊下俯坐时,风铃声悬在耳边,园内的花草恰好拥簇在人们的膝头。从高处俯瞰,“家”的各部分通过檐廊与微公园紧密串联,仿佛“拥抱”在一起,向人们传达着安慰。
◎ 在檐廊俯坐时,植物恰巧拥簇在人们膝头
流动之室/ Flowing Room
随着人们在“家”之间往来,装置微弱的边界感使自然在室内外之间流动,种类繁多的小灌木、小乔木类植物以较可控的方式栖息在屋檐下,为人带来“亲生命性”的愉悦感。室内尽可能减少了装饰性语言,让光线、植物与家具元素成为空间的主角。
◎ 立面窗洞满足视线局部通透,为行人带来好奇与想象
◎ 仅通过胶合板不同的拼贴方式区分室内功能区
当设计抹去了“家”的第四面墙,装置的透光性在白天引入天光,夜晚降临时透出朦胧的灯影,为厅、室、卫的不同纵深提供了多重解读和体验。借助沉静温暖的氛围,愿“间园”放大人们对家和居住形态的种种想象,在有限的空间里经历“无限”的生活。
◎ 防腐木在庭院内形成交错的路径引导人行
◎ 装置在夜晚透出朦胧灯影
◎ 闹市街头沉静温暖的“家”氛围
装置的搭建时间仅持续3天,且只允许在夜间作业。为此,我们与搭建方多次讨论,最终采用预制组件的方式降低了现场操作的难度。
展期结束后,装置内所有的盆栽植物均又获得了二次领养,而“间园”的主要建材之一胶合板也会通过“拆除-切割-重新拼装”的方式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循环,作为新的家具再次出现在别的生活空间里。
◎ 搭建现场
◎ 装置材料研究
◎ 模型
◎ 平面图
◎ A-A剖面图
◎ B-B剖面图
◎ 北立面图
◎ 西立面图
◎ 可循环分析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间园 | 闹市中的空间装置
项目地址:上海·新天地广场户外
建筑面积:90 ㎡
设计时间:2022年3月 - 2022年9月
完工时间:2022年9月
设计公司:TEAM_BLDG 间筑设计
设计团队:肖磊、滋埜悠司、邓兆静、杨毓琼、沈瑞杰
施工合作方:LAND GROUP
景观合作方:序言景观
摄影师:Studio FF
间筑设计(TEAM_BLDG),由肖磊与王瑾共同创立于2012 年,工作领域涉及建筑、空间、景观和产品设计。事务所的两位创立者认为,“BLDG”虽意为楼宇但更是一个动词,代表着“建造”的过程,设计概念的完成只是建筑师工作的起点,相对于表达设计理念与确立设计风格,他们更关注建筑和空间、室内和室外所营造的氛围以及带给人的感受。